1、这句话意思是只有质朴和文饰配合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资料图)
2、出处《论语·雍也》,原句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白话文翻译: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注释】(1) 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
5、(2) 文:文采,经过修饰的。
6、(3) 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
7、(4) 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
8、(5) 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9、扩展资料《论语·雍也》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
10、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11、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
12、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14、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15、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任何一点都属不易。
16、“。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外媒:以色列突袭,致两死20余伤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东亚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3 联系邮箱:435 227 67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