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多动症、注意力缺陷问题和抑郁症、焦虑症等表现迥异的精神障碍之间,其实存在着共同的神经病理学起源。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贾天野团队和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合作,使用大尺度神经影像队列并结合任务态功能连接组学和大脑—行为预测模型,定义了一个可表征长期跨精神健康风险的神经精神病理学因子(NP因子)。通过整合行为、影像和基因等多维度生物数据,研究人员发现NP因子与突触维持相关基因的突变有关,这可能导致前额叶环路的发育延迟和连接效率降低,进而引起执行功能受损。
这一重大发现揭示了精神障碍共病现象的神经病理学基础,为跨疾病诊断及分层治疗提供了全新靶点和重要的理论依据。它有助于开发新一代针对精神障碍共病的干预措施,为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早期心理预防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4月24日,相关研究在《自然-医学》发表。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东亚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3 联系邮箱:435 227 67 @qq.com